兒童自然生態展
馬華文學板塊觀察

馬華文學板塊觀察

  • 定價:380
  • 優惠價:9342
  •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23
  • 運送方式:
  • 臺灣與離島
  • 海外
  • 可配送點:台灣、蘭嶼、綠島、澎湖、金門、馬祖
  • 可取貨點:台灣、蘭嶼、綠島、澎湖、金門、馬祖
  • 台北、新北、基隆宅配快速到貨(除外地區)
載入中...
  • 分享
 

內容簡介

  本書收錄馬來西亞天狼星詩社創辦人溫任平,近年來出席文學研討會的演講稿、工作論文。他的文章切入馬華文學當前最熱門的議題,包括經典缺席、影響焦慮、典律建構、文學消費與分眾化、詩的翻譯與朗誦。溫任平對現代詩集的評論、對當代詩學的詮解,最中肯綮。他亦對當年由其弟溫瑞安領導的神州詩社與天狼星詩社,作出歷史的回顧與反思。

本書特色

  天狼星詩社創辦人溫任平文學評論菁華結集!
 

作者介紹

作者簡介    

溫任平


  1944年生,馬來西亞華裔,1972年創天狼星詩社擔任社長,曾任馬來西亞寫作人協會研究主任、馬來西亞華人文化協會語文文學組主任,推廣現代文學運動甚力。著有詩集《無弦琴》、《流放是一種傷》、《眾生的神》、《傘形地帶》、《戴著帽子思想》,散文集《風雨飄搖的路》、《黃皮膚的月亮》,評論集《人間煙火》、《精致的鼎》、《文學觀察》、《文學‧教育‧文化》、《文化人的心事》、《靜中聽雷》。《大馬詩選》主編、《馬華當代文學選》總編纂。2010年10月獲頒第六屆馬來西亞華人文化獎。
 

目錄

序:出書前後/溫任平

第一輯:演講稿/單篇論文/工作論文
 女詩人的感性世界
 鏡與燈:文學批評的評價問題─馬大中文系文學雙周講稿
 佳作鉤沉:天狼星詩社作品研究
 當馬華文學遇上陌生詩學
 馬華現代詩的疑慮及其冒犯性
 當前華文文學的另類書寫─兼及文學生產與消費的分眾趨向
 經典議論:李有成詩集《鳥及其他1966-1969 選集》
 馬華文學發展之二律背反
 九十年代馬華文學論爭的板塊觀察
 複雜多元的現代性─《現代性與馬華文學》研討會總結陳詞
 站在七十年代歷史岔口的艾文與紫一思
 從北進想像到退而結網:天狼星詩社的野史稗官
 詩意•境界•詩性:論馬華(後)現代詩
 細胞繁殖,網路教詩與傳播效應

第二輯:書信論學
 與張錦忠談「典律建構」
 與安煥然談:研討會•中國學者•黃錦樹事件
 與潛默談詩集《扇形地帶》的巫譯
 與游川談「朗誦詩」
 與柏楊談「馬華文學的獨特性」
 與陳應德談「第一首現代詩」
 與林水檺談「斷奶」與「影響焦慮」

第三輯:序文
 枯樹期待嫩葉:談謝川成的燈火意象與即物手法
 揭開游川的三個面具─綜論《蓬萊米飯中國茶》技巧與內容的表現
 再認識楊牧:序《隱喻的流變》
 冗言現象/文類互涉/水體話語─序張惠思詩集《站在遺忘的對岸》
 黎紫書的危疑書寫:從語言事件到心理事件
 神州詩社:烏托邦除魅─兼序李宗舜的散文集
 



出書前後 溫任平

  
  我寫詩,寫散文,寫專欄這些年,還得分出一支兵力去寫評論,只能説無奈。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、七十年代初的馬華文壇,文學批評幾乎清一色是泛論,內容含糊、東拉西扯,「……淺見」是真的淺,「……概論」沒有梗概,與概念無關,「……心得」是有心無得,我在寫詩與散文之餘,分心去攻評論,實在是不得已的事。搞學術背後不能沒有圖書舘,搞學術不能沒有學術訓練,我在兩者都欠缺的情況下從事文學評論,困難可想而知。
  
  余光中、楊牧為文學界同儕與後輩寫過不少序,夾議夾敘,新批評加上具有個性的眉批,使他們的序有內容抑且富於意趣。我從一九七七年替《紫一思詩選》寫序,二、三十年來大概也寫過二、三十篇序文(包括總序),相信還不致於自我囿限在新批評追索意象、象徵,磨蹭字質的效應,測試反諷、對比、矛盾語言的張力……那種機械化作業。「後學」:後現代主義,後結構主義,後殖民主義……與其他領域的文化研究也提供了我籌思撰寫的思想知識來源。
  
  這些年來我出版了六部論述,其實我手上的長短論文應該還可多出三、四冊論著。謝川成學棣留意到我對自己的論文,似乎不怎麼在意,前些時候我病倒入院動手術,他便著手替我整理文檔。我人在醫院,病情反覆。如是者經常出入醫院、診療所,除了每日要服用的藥物,還得嚥下近十種有機無機的保健產品。精神不佳,很多情況都照顧得不夠周到,比方說,在《星洲日報》星期天言論版刊出的〈書信論學〉,副題是報章編輯替我加上去的(文章長,這是吸引讀者眼球的權宜之計),我在9 月間初次校對,便忘了把它們刪除。第一輯的長短論文,我也有想過依循刊出、發表、提呈之日期編序,沒有那麼做,是考慮到版面的調動太大,沒有很強的心臓會抵受不起。
  
  還有工作論文腳註的未能規格統一,亦不無遺憾。上海復旦大學印出來的工作論文附註的規式,與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出版的《中外文學》月刊的論文附註規範,分別頗大。很難說那種規範較佳,以篇幅來看,歐美臺灣的附註一般上佔的篇幅較大,任何的改動都勢必影響到版面的編排,連頁數也得改動。為了不牽一髪而動全身,我毅然決定:一書兩制。這點還請學界體諒。
  
  我相信這本論著疵誤很難避免。自己的事只有自己最清楚,自己出的書自己顧。問題是我雖是作者,組稿人卻不是我。等到我上來初校,已近日薄崦嵫。我能做的是有錯要認,出了錯要立正(受罰)。今日的我仍暈眩不止,得仰仗銀杏、betaserc 撐住。對於日常工作,包括文書尺牘的處理,給水電費填表格校對文稿,我本來就是個可憫的弱智。張愛玲對自己的評估是:「在現實生活裡,我是個廢物。」我無意攀附張姑奶奶,實際的情形可能是:我的作品不如張遠甚,我與現實悖逆碰撞,吃的苦頭可不會比張少。
  
  李宗舜老弟看不過眼,終於拔刀相助,他性格憨直敦厚,是個急性子。此人理想與現實兼顧,處理紛至沓來的日常事務,忙而不紊。他面對人生的全方位,恰恰可補我面對生命只顧一技一藝單面向之不足。《馬華文學板塊觀察》能夠順利出版,緣起來自謝川成的一番美意,過程轉折多虧李宗舜的從旁協助。繁瑣的印務與文字核對,秀威的鄭伊庭小姐讓我深刻體會出版社的專業與專注,在此特別提起,是要鄭重的向他們仨道謝。
 

詳細資料

  • ISBN:9789865696306
  • 叢書系列:釀文學
  • 規格:平裝 / 340頁 / 25k正 / 14.8 x 21 x 1.7 cm / 普通級 / 單色印刷 / 初版
  • 出版地:台灣
 

內容連載

緣起
 
馬華文學研究,晉入九十年代,格調與過去差異頗大。九十年代之前的馬華文學研究學術的基礎較為單薄,多是些單篇作品或某些書籍的批評,大抵依循兩個方向:一是現實主義的意識形態的附和與讚美,面對散文、小說、詩,不是印象式批評便是大而化之,內容空泛的綜論。一是現代主義的新批評,有美學的考量,偶而帶點歷史的印證。
  
九十年代的整整十年,期間的主要議題往往是因論爭而引起注意,繼之於後續討論,其回響一直延至二十一世紀的今天。本文將就九十年代的五個論爭板塊逐一論述,並對各議題略抒己見。
 
一、馬華文學的正名與定位
  
九十年代馬華文學近十載的文學論爭,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,可謂詭譎,令人感到疑惑費解。馬華白話文學比中國五四運動提倡的白話文學還要早出發,但九十年代馬華作家議論的卻是馬華文學的定義與屬性,馬華文學的「正名」,馬華文學與中國文學的關係。甚至「馬華文學的獨特性」這些老掉了大牙的問題也有知識精英嘗試作出傅柯(Michel Foucault)式的知識/概念考據與主體確認。
  
二戰結束不久,從一九四七年一月以迄一九四八年三月曾經發生過「馬華文藝獨特性」的論爭,那場論戰相當引人注目,當時遠在香港的中國作家郭沫若、夏衍都撰文發表意見。馬華文藝的獨特性,所謂「本地化」(localised),內容加強「南洋色彩」,問題不是已經解決了嗎?何以來到九十年代舊事重提,而且提的方式不是一般的「甚麼是馬華文學?」而是有點別扭但又令人深思的〈為甚麼馬華文學?〉。馬華文學產生於馬來西亞,從地理、文化、歷史、生活習尚來看,都應該是馬來西亞文學的一環,但我們都知道馬華文學並非馬來西亞的國家文學;馬來西亞的國家文學是馬來文學。然則馬華文學是中國文學的支流嗎?周策縱的「雙重傳統」(doubletraditions)論,指出包括馬華文學在內的海外華文文學,一方面繼承自先秦以降的「中國文學傳統」,另一方面則以個別國家本身的風土人物,事件習俗的特殊經驗為「本土文學傳統」。問題是,周教授似乎並不怎樣意識到兩者的緊張關係。

最近瀏覽商品

 

相關活動

  • 【文學小說-華文創作】一本書的誕生,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?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
 

購物說明

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,或有特殊作業需求,建議您可洽詢「企業採購」。 

退換貨說明 

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(含例假日)。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。 

辦理退換貨時,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(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、配件、贈品、保證書、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,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)。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,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。 

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 

  • 三采全書系
  • 歐萊禮社方展
  • 尖端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