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書日
凝視太陽:面對死亡恐懼

凝視太陽:面對死亡恐懼

Staring at the Sun: Overcoming the Terror of Death

  • 定價:320
  • 優惠價:9288
  •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56
  • 運送方式:
  • 臺灣與離島
  • 海外
  • 可配送點:台灣、蘭嶼、綠島、澎湖、金門、馬祖
  • 可取貨點:台灣、蘭嶼、綠島、澎湖、金門、馬祖
  • 台北、新北、基隆宅配快速到貨(除外地區)
載入中...
  • 分享
 

內容簡介

死亡和烈日一樣,令人無法直視

  但是唯有理解、看透心底這份對死亡的恐懼,才能讓生命變得更深刻、更珍貴、更充滿意義。

  每個人害怕死亡的方式有所不同。對某些人來說,對於死亡的焦慮,像是生活裡的背景音樂,任何小事都會勾起時光一去不復返的感觸。對一些人而言,這焦慮更是猛烈難擋。它會在半夜三點突然襲來,讓人驚見死之恐怖而膽顫心驚,無法入眠。

  本書作者歐文.亞隆,是美國當代精神醫學大師級人物。他深知,就算有最堅固、最神聖的防衛,我們也無法徹底壓制心底的死亡焦慮。它永遠在那裡,蟄伏在內心某個隱密的深谷裡。因此,作為畢生幫助人處理死亡焦慮的專業工作者,以及眼見死亡也正一步步逼近的凡人,他分享自己的觀點以及治療的經驗,讓大家在認識死亡的同時,進而活出生命的光采。

  本書第一章,作者強調恐懼死亡所引發的問題。第二章討論如何辨認隱匿的死亡焦慮。透過臨床案例、電影和文學作品,作者探討許多人的焦慮、憂鬱或其他症狀底下,其實都是死亡恐懼在作祟。第三章將點出,面對死亡,未必會讓人萬念俱灰。相反的,它可能讓人覺醒。第四章將討論哲學家、治療師、作家及藝術家,為了克服死亡恐懼所提出的一些真知灼見。第五章將指出,唯有把觀念融入人與人的關係中,才是我們直視死亡的最強利器。第六章是作者個人面對死亡的體會,以及他對待死亡的態度。第七章是寫給治療師的建言,但簡單明瞭的文字,一般讀者也能一目了然。

  本書書末附有閱讀指南,針對每一章的概念提出問題,激發讀者思考其意義,並得出自己對於死亡的看法與答案。

本書特色

  ◎當代精神醫學大師級人物,造詣最深的心理治療思想家師歐文.亞隆之最新力作,傳授面對死亡恐懼的睿智良方。

  ◎中外名家、媒體誠心推薦:趙可式、蘇偉貞、余德慧、王浩威、陳登義、羅洛.梅、華盛頓郵報、舊金山紀事報……

作者簡介

歐文.亞隆(Irvin D. Yalom)

  1931年6月13日生於美國華盛頓特區。父母是俄羅斯人,第一次大戰後移民美國。他是美國當代精神醫學大師級人物,也是造詣最深的心理治療思想家。早年師承新佛洛伊德學派大師蘇利文(Harry S. Sullivan),將以人際關係為基礎的心理治療理論發揚光大,成為美國團體治療的當代權威。他並將存在主義心理學融入心理治療之中。曾任教於美國史丹佛大學,目前是該校榮譽退休教授,仍在加州派洛艾圖及舊金山執業。亞隆與太太瑪莉蓮.亞隆(Marilyn Yalom,也是知名作家,著有《太太的歷史》)育有四名子女,五個孫子女,目前都住在加州。

 

詳細資料

  • ISBN:9789866782596
  • 叢書系列:Holistic
  • 規格:平裝 / 288頁 / 16k菊 / 14.8 x 21 x 1.44 cm / 普通級 / 單色印刷 / 初版
  • 出版地:台灣
 

內容連載

第三章 覺醒經驗

悲痛作為一種覺醒經驗

悲痛和失落可以喚醒人,讓人意識到自身的存有──如同艾莉絲這位甫喪偶的寡婦,必須同時應付喪夫的哀慟和搬進老人之家的不適應;對茱莉亞來說,哀慟好友的去世掀開了她自身的死亡焦慮;而詹姆斯則是把親兄過世的悲傷埋藏多年。

無常才是永恆:艾莉絲的例子

我當艾莉絲的治療師有好長一段時間。有多長呢?坐穩了,你們這些只熟悉當代短期治療模式的年輕讀者們,前後長達三十年以上!

倒不是一連三十年沒中斷過(儘管如此,我仍想保持這紀錄,好來聲稱某些人就是需要那麼長一段時間的協助)。與先生亞伯特合力經營一家樂器行的艾莉絲,頭一回打電話給我是在她五十歲那年,當時她和兒子之間的衝突越演越烈,也經常和幾個好友及顧客起口角。我和她進行了兩年的個別治療,之後繼續長達三年的團體治療。儘管她大有進展,但接下來的二十五年期間,她斷斷續續回來找我治療,解決生活上遇到的難題。我最後一次見到她是在她床邊,就在她以八十四歲高齡過世之前。艾莉絲教會我很多東西,特別是人要如何度過下半輩子勢必面臨的眾多關卡。

以下的情節發生在我和她最後一回合的治療,那回合的治療始於她七十五歲,為期四年。艾莉絲在得知先生罹患了阿茲海默症時打電話給我。她需要支援,很少有什麼事比眼睜睜看著共同生活了一輩子的老伴,心智一點一滴殘酷的崩毀更折磨人了。

艾莉絲咬牙陪著先生走過必然的病程:他先是徹底喪失短期記憶,不是弄丟鑰匙、皮包,就是忘記車子停在哪裡,讓她得繞遍整個市區尋找車子下落。接著是經常走失,老是以警察護送回家收場。接著他個人的衛生習慣變糟,而且極端的自以為是、毫無同情心。最後,最令艾莉絲感到可怕的是,結縭五十五年的丈夫再也認不得她是誰。

亞伯特過世後,我們晤談的焦點轉到哀傷上頭,特別是她感到既悲傷又解脫的矛盾上──因為十幾歲起便認識、相愛的丈夫過世而悲傷,也因為終於可以放下全天候照顧成了陌生人的他這個重擔,而感到解脫。

葬禮結束的數天後,親友們各自回歸原來的生活,她獨自面對空蕩蕩的房子,新的恐懼油然升起:她開始害怕有歹徒會在半夜闖入家中。外在環境沒有絲毫改變,她所居住的社區一如以往的可靠安全。她和鄰居們相互熟識,當中還有一位是員警。也許艾莉絲是因為丈夫不在了而頓失安全感,儘管他在世的最後好幾年身體情況並不好,但只要他在身邊,她就覺得安全。最後,她從某個夢中悟到恐懼的來源。

我坐在游泳池邊,腳浸在水裡,水底下有一大片濃密的樹葉向我湧來,我可以感覺到葉子掠過腳,心裡開始發毛──噁……即便現在回想起來心裡還是毛毛的。我使勁想擺動雙腳,製造水波把那橢圓形黑壓壓的一大片葉子推開,可是腳卻好像綁著好幾袋沙袋般動不了,說不定是綁了好幾袋石灰。

「於是我慌了起來,」她說:「大叫出聲然後驚醒,好幾個鐘頭不敢入睡,就怕睡著會再回到那夢裡。」

她對那夢的某個聯想透露出夢的意義。

「好幾袋石灰?這對妳來說代表什麼?」我問。

「下葬,」她說:「伊拉克的人往濫葬坑裡倒的不就是石灰嗎?還有黑死病在倫敦爆發期間,死人下葬時不也都要灑石灰嗎?」

這麼說來,入侵的歹徒是死亡。她的死亡。丈夫的過世讓她暴露在死亡面前。

「他會死,」她說:「表示我也會死,終有一天會死。」

會員評鑑

5
1人評分
|
1則書評
|
立即評分
user-img
5
|
2010/12/15
這幾週,手邊正在翻閱\ Irvin D. Yalom 的著作『STARING AT THE SUN─Overcoming the Terror of Death』中文書名為『凝視太陽─面對死亡恐懼』。這本書籍,是當代美國存在心理治療大師 ── Irvin D. Yalom 在78歲高齡,所寫下對死亡的體會。

一面閱\讀,一面思考,自己如何面對存在的終極邊際處境。死亡是凡人的傷痛,還是生命覺醒的契機?這是一個很讓人玩味的問題。我想起自身面對死亡的經驗,無論是自身與死亡的照面,或者目睹他人的逝去,總很難令我不去思考死亡對生命的意義為何。

我們對死亡的態度,表達了文明的方向。

在我們的文化中,死亡這種神秘又使人感到恐懼的現象,往往被視為禁忌並被換上其他的字眼來修飾我們對死亡的否認(例如:往生或蒙主寵召)。甚而,文化上也把死亡視為是一種處罰。讓死亡穿上了錯誤與罪惡的意涵,用以剝奪生命來達到懲罰其罪惡的效果,而這也成了死亡被汙名的原因之一。

但這樣的醜化與逃避並不能減緩個人對死亡焦慮的意識。進一步的思考我們對死亡的醜化,我們會發現到這樣的一個事實:如果死亡是必然,那將死亡做為一種終極的處罰,很顯然是不合理的,善良守法的人也會死,不是嗎?此外,這也是在教育民眾死亡是一種失敗,是一種罪惡的懲罰,並不能使大眾正視死亡對生命的意義。

自古以來,世世代代的聖哲,不斷的思索:人類痛苦的根源為何?對這個問題,我想可能是:『死亡的無所不在』。人是唯一能意識到不存在之嚴重性的生物。死亡讓我們意識到──到頭來,我們什麼也掌握不了,這或許\才是使我們感到心碎的原因,這也可以讓我們對生命的脆弱及無常,好好的謙卑上一段時間。

再深入的思索死亡的另一層含意,對我們而言,死亡最大的恐懼,莫過於 Milan Kundera 所表述的:我們都從遺忘中預嘗過死亡的滋味:『死亡最駭人之處不在於沒有未來,而是失去過去。事實上,遺忘即是某種形式的死亡,在生活中處處可見。』而最終,我們也將在他人的記憶裡消逝。這是多麼令人心痛的感覺。

歲月荏苒\,死亡從不離生命很遠,每一分每一秒我們都在走向死亡,因為生命即包含死亡。而所有的離別都帶著死亡的種子。身為一名存在取向的精神治療者,我很難想像沒有死亡的世界,如果沒有死亡的侷限,我懷疑生命是否有其價值與深度,而眾人所渴望的永生會不會只是無止境的無聊與枯\燥。

現代人對『進步』的觀念,無疑是對死亡的抗阻最好的說明,焦慮無望的人們希望藉由無止境,甚而是不知目的進步來減緩死亡焦慮的干擾。無限的進步取代了永恆生命的地位,再一次的以自欺欺人的手法成功\的使人逃離自身的存在議題。

每日我都想到死亡,因為死亡的不可避免,使我以活在當下為其做準備。記住自己的必死,這也意味著:人必須有意識的做每一件事,甚至呼吸也一樣。學會放慢腳步,分配生活中事物的輕重緩急。意識到死亡的同在,使我如此的熱愛生命,藉由死亡,阻止了思維朝未來投射與對過去的追悔。

或許\,人必需面對死亡,了解死亡,才能體會生命之無根與無意義。在這無根與無意義的終極邊際之中,照見生命的驚奇與無限可能。
展開

最近瀏覽商品

 

相關活動

  • 【新會員獨享】3.8~4.7加入會員輸入指定通關密語抽入會好禮
 

購物說明

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,或有特殊作業需求,建議您可洽詢「企業採購」。 

退換貨說明 

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(含例假日)。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。 

辦理退換貨時,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(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、配件、贈品、保證書、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,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)。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,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。 

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 

  • 共和國截止加碼
  • 天下雜誌
  • 時報全書系